Loading...
般若(智慧、般若波罗密):破除无明,远离烦恼、邪见而得自在。有“缘世俗谛慧、缘胜义谛慧、缘饶益有情慧”三种,能对治“痴”。
禅定(禅波罗密、禅那波罗密):入三摩地,心无杂念,身心轻安,能对治心散乱。
精进(毗梨耶波罗密):包括以心灵思想与以身体力行去精进,“思考何为善法、何者可成善法”(禅定),并“实践并修正”(持戒)、“护持”(忍辱)、“分享”(布施)善法,以增进“智慧”(般若)。精进修持其余五度,以勤断恶源。精进对治怠惰、懈怠。
忍辱(羼提波罗密):包括“生忍”和“法忍”及“无生法忍”,其为菩萨能在“位高时不傲慢放纵”、“被侮辱时不屈/居于怨恨”以及“外界现象变化时不会痛苦烦扰”等不生“瞋”业。
持戒(尸波罗密、尸罗波罗密):大乘教义中除四众之根本律仪(摄律仪戒),尚有菩萨戒。菩萨三聚净戒之其他二者,为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饶益有情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
布施(檀波罗密、檀那波罗密):指把自身所拥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财物的布施(财布施)外,还包括佛法的传扬(法布施)和消除恐惧(无畏布施)。能长养慈悲心、对治“贪”。
6 条评论
般若(智慧、般若波罗密):破除无明,远离烦恼、邪见而得自在。有“缘世俗谛慧、缘胜义谛慧、缘饶益有情慧”三种,能对治“痴”。
禅定(禅波罗密、禅那波罗密):入三摩地,心无杂念,身心轻安,能对治心散乱。
精进(毗梨耶波罗密):包括以心灵思想与以身体力行去精进,“思考何为善法、何者可成善法”(禅定),并“实践并修正”(持戒)、“护持”(忍辱)、“分享”(布施)善法,以增进“智慧”(般若)。精进修持其余五度,以勤断恶源。精进对治怠惰、懈怠。
忍辱(羼提波罗密):包括“生忍”和“法忍”及“无生法忍”,其为菩萨能在“位高时不傲慢放纵”、“被侮辱时不屈/居于怨恨”以及“外界现象变化时不会痛苦烦扰”等不生“瞋”业。
持戒(尸波罗密、尸罗波罗密):大乘教义中除四众之根本律仪(摄律仪戒),尚有菩萨戒。菩萨三聚净戒之其他二者,为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饶益有情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
布施(檀波罗密、檀那波罗密):指把自身所拥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财物的布施(财布施)外,还包括佛法的传扬(法布施)和消除恐惧(无畏布施)。能长养慈悲心、对治“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