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
直而温,宽而栗
🌹 爱别离 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女人,她是一个男人的脸面;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男人,他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不是你的女人,不要嘘寒问暖;不是你的男人,不要情意绵绵,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不知道是谁说的,不重要,说的对 ✓
🎻 新乐府 这几天听古典音乐最大的感受,中国自唐以后,很少在有进步了,清代宫廷音乐不见得比唐代的更好,但同时代的西方,早已跨越山海!而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也大抵如此,土壤,土壤,土壤!
🐒 程序员 今天在家完成了 Typecho 的版本升级,和基本的设置,比如添加对 WebP 的支持等,好外没有维护这个网站了,明天开始恢复正常的输出节奏。
📜 中国史 独孤伽罗(544年 - 602年9月15日),复姓独孤,字伽罗,河南洛阳人。 隋朝 开国皇后,北周太保 独孤信 第七女。十四岁,嫁给大将军 杨忠 的世子 杨坚 。父亲政争失败被杀、家道中落,她对外低调谦恭,对内夫妻恩爱,生下十个儿女,协助杨坚建功立业。隋朝开国后,册封皇后,“雅好读书、识达今古” ,参预朝政,对于“ 开皇之治 ”功不可没,与杨坚并称“二圣” 。晚年参与罢黜宰相 高颎 、废黜太子 杨勇 ,支持晋王 杨广 为太子,引发后世争议。仁寿二年(602年),独孤伽罗去世,时年五十九,谥号为献,史称“文献皇后”,与杨坚合葬于泰陵。
🎋 淳化阁 今天给平儿看李隆基的唯一传世墨迹《鹡鸰颂》,平儿想了下说,就是那个睡自己儿媳妇儿的黄帝吗?
1967年7月,毛泽东、周恩来、谢富治、王力等来到武汉解决两派组织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在文革中唯一次乘坐飞机出行(驾驶员是潘景寅)。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周恩来亲自听取汇报,协调两派的关系,使问题逐步走向解决。
🏥 医方明 基础内科学,第二编分子生物学,第三编医学遗传学概论,基本看不懂,略过…
🖥 计算机 私密微语,似乎行首多了一个空格…
史记出三全本了!
🗽 人物志 刁(Diāo)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刁姓源于雕国,刁姓始祖有雏于周宣王三年生于陕西长安弘农,周幽王时封为雕侯,其后裔以雕为姓,西汉初年始称“刁”。刁氏最早属于以国名为氏,亦有源于姜姓、貂姓或者官位、职业,还有来源于百濮族、傣族、满族、匈奴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截至 2016 年,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 0.023%。刁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 148 位。
如今,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贵州、湖南多此姓,贵州、湖南二省汉族刁姓约占全国汉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 人物志 不能亲身经历法国人遭受的险恶,薇依便要分担他们的苦难,严格自律,只消耗在法国按配给票证给予的食物数量。这很快使她本来就不好的身体垮了下去。她忍受着饥饿和肺病的煎熬,终于住进医院。
在医院里,她为受到某些特殊待遇而深感痛苦。她在我家时,我已经察觉到她性格的这种特征:她对身处某种特权地位感到厌恶,不顾一切地摆脱使她超过一般水平以上的照顾。只有当身处社会底层,同贫苦的、一无所有的民众打成一片时,她才感到自在。
她被送到乡下。重见大自然使她心情愉快,但之后不久她就去世了。薇依最后的情况,我并不知其详。她曾经说过:“弥留,是至高无上的茫茫黑夜,即使完美无缺者也需要它,以实现绝对的纯洁,为此,我宁愿它是苦涩的。”
我个人认为,她的一生历尽艰辛,神恩足以让她平静地离开人间。
🗽 人物志 薇依:我还希望,在分别引起的轻微波动之后,不管我会发生何事,您不必感到任何不安,倘若您偶尔想到我,那就像想起童年时曾读过的一本书。我愿意在自己所爱的人心中永不占任何位置,以确信不给他们带来任何痛苦。
🗽 人物志 薇依:不幸就像一颗钉向灵魂深处的钉子。爱是灵魂追求的方向,当灵魂被钉子穿透,钉在宇宙中心时,它仍朝向上帝。这颗由神圣的爱创造的钉子穿过把灵魂与上帝隔开的屏障,使灵魂超越时空,来到上帝面前,到达创世和造物主相会之点,这点就是十字架的交叉点。
🗽 人物志 薇依认为,不幸是绝对的。人的存在的不幸是无法消除的。薇依尖锐地指出,任何社会形态——哪怕是最近完美的社会形态,都不能消除人的不幸,不幸不同于不义,所以革命不能代替人的赎救,而只能掩盖不幸,忽略、看轻人的不幸,这也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猛兽式的社会性的残忍。
🗽 人物志 薇依的基督信仰思想是从她深刻的人生与社会的体验中得出的。特别是战争对欧洲文明的摧残使她感到:欧洲人从1914年以来就受到“内病”的侵蚀。
欧洲病的发生原因就是取消了宗教问题——人应该永远直面的善恶之选择的问题。多少年来,人们运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一种方法是宗教的方法,即否认善恶对立,以“一切都平等”的原则把人与作为“定向努力”的人的“本质本身”脱离开来,使人陷于烦乱。另一种方法是偶像崇拜,实际上是在对伪装成神明的社会现实的绝对崇拜的意义上讲的宗教方法。这种方法意在划定善与恶这两个对立面“无权进入”的围墙,使人产生这样的幻觉:可以在监护人的围墙之外免除任何伦理责任。这两种方法都使欧洲走向失败:前者使欧洲分崩离析,后者造成专制的恶果。
🗽 人物志 薇依伦敦文稿:一个人从孩童时期直到进入坟墓,尽管有诸种犯过、忍受过、观察过的罪恶经验,在他属人类的心灵深处总有某种东西在难以克制地期待别人对他行善而不是作恶。正是这一点首先成就人类身上的神圣。
🗽 人物志 薇依(Simone Weil)1909年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1926年到1931年,薇依进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研究。
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她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1934年到1940年,薇依开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出发思考她的时代问题:贫困、不平等、弱者所受的屈辱、专制权力与官僚制度对精神的摧残。为对世上的苦难有切实的体验,1935年她到阿尔斯通、雷诺等工厂像真正的工人那样从事重体力劳动。
从1940年到1943年,这是薇依著述最多也最为重要的几年。薇依对以往的劳动、战斗、政治参与、社会活动的经历进行理论总结。在马赛、纽约,最后到伦敦,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直至1943年因饥饿、重病死于伦敦郊区的修道院……
🗽 人物志 周伯通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外号“老顽童”,是“中神通”王重阳的师弟,全真七子的师叔。他天性纯真,爱捉弄别人,故有“老顽童”之称。他不拘小节,与晚辈郭靖结拜为兄弟,和神雕侠侣成为忘年之交。于第三次华山论剑之时得“中顽童”之号,被推为新“天下五绝”之首。
周伯通最后的结局是被周芷若说出来的。 在《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说过这么一句话:“尊师曾经听过郭襄祖师谈过,周伯通仍旧是顽皮率真,最后他和瑛姑一泯灭前嫌,隐居在幽深静美的百花谷处,岁终而亡。 ”看来,周伯通最后和瑛姑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日子,也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 人物志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Alexander Fyodorovich Kerensky,1881年5月4日~1970年6月11日),俄国社会革命党人。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任格奥尔基·叶夫根尼耶维奇·李沃夫临时政府司法和军事部长。李沃夫垮台后出任总理。拒绝让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经济又陷入困境。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他的政府。后流亡巴黎。1940年移居美国,以教书和著述为生,直到去世。
克倫斯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城(今俄罗斯联邦乌里扬诺夫斯克),他母亲出身贵族,父亲则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教师兼校长,而列宁正是他的学生,所以克伦斯基与列宁从小就是朋友。
1889年克伦斯基全家搬至塔什干,他父亲则被任命为当地公立学校的督学。1899年克伦斯基以优异成绩自当地中学毕业,并在同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就读,一开始他攻读的是历史与哲学,但在第二年转至法学院研读法律,他开始对政治发生兴趣,并同情主张农业社会主义的民粹派。1904年获得法学士学位,同年他与一位俄罗斯将军女儿结婚。
🗽 人物志 三国·魏时期刘劭编写的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二篇,南北朝时西凉刘昞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