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
直而温,宽而栗
🌹 爱别离 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女人,她是一个男人的脸面;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男人,他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不是你的女人,不要嘘寒问暖;不是你的男人,不要情意绵绵,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不知道是谁说的,不重要,说的对 ✓
🎻 新乐府 这几天听古典音乐最大的感受,中国自唐以后,很少在有进步了,清代宫廷音乐不见得比唐代的更好,但同时代的西方,早已跨越山海!而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也大抵如此,土壤,土壤,土壤!
🐒 程序员 今天在家完成了 Typecho 的版本升级,和基本的设置,比如添加对 WebP 的支持等,好外没有维护这个网站了,明天开始恢复正常的输出节奏。
📜 中国史 独孤伽罗(544年 - 602年9月15日),复姓独孤,字伽罗,河南洛阳人。 隋朝 开国皇后,北周太保 独孤信 第七女。十四岁,嫁给大将军 杨忠 的世子 杨坚 。父亲政争失败被杀、家道中落,她对外低调谦恭,对内夫妻恩爱,生下十个儿女,协助杨坚建功立业。隋朝开国后,册封皇后,“雅好读书、识达今古” ,参预朝政,对于“ 开皇之治 ”功不可没,与杨坚并称“二圣” 。晚年参与罢黜宰相 高颎 、废黜太子 杨勇 ,支持晋王 杨广 为太子,引发后世争议。仁寿二年(602年),独孤伽罗去世,时年五十九,谥号为献,史称“文献皇后”,与杨坚合葬于泰陵。
🎋 淳化阁 今天给平儿看李隆基的唯一传世墨迹《鹡鸰颂》,平儿想了下说,就是那个睡自己儿媳妇儿的黄帝吗?
1967年7月,毛泽东、周恩来、谢富治、王力等来到武汉解决两派组织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在文革中唯一次乘坐飞机出行(驾驶员是潘景寅)。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周恩来亲自听取汇报,协调两派的关系,使问题逐步走向解决。
🏥 医方明 基础内科学,第二编分子生物学,第三编医学遗传学概论,基本看不懂,略过…
🖥 计算机 私密微语,似乎行首多了一个空格…
史记出三全本了!
🌹 爱别离 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女人,她是一个男人的脸面;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男人,他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不是你的女人,不要嘘寒问暖;不是你的男人,不要情意绵绵,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
不知道是谁说的,不重要,说的对 ✓
🌹 爱别离 毛毛和小虎,今天干掉了四条小鲫鱼,明天还得下单。
🌹 爱别离 今天是平儿回信阳走亲戚的第四天,我还没有做到全身心照顾两个毛孩子。
🌹 爱别离 积怨太深,欠债太多,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就能踩到你的氧气管,勾起过去痛苦的回忆,坚冰难化,道阻且长!
🌹 爱别离 小虎儿早上从五点起,就一直玩一只板栗壳,满屋子当球踢,我起来三次,前两次藏起来,他都找到了,第三次我把板栗壳放书架中部,总算没找到,我又睡了一会儿。
早上我做了虾子炒芹菜,又在微波炉热臭鳜鱼,他估计闻到味儿了,趁我不注意又跳上灶台(纸箱我一早就搬走了,确认他没有用纸箱借力),我扬手做要揍他的样子,他吓得老实了一会儿,我在厨房吃早饭,他一直趴在榻榻米上没动,我也没理他。
后来我出门上班儿,我算着他有气,不会送我了,但我穿鞋时他还是出来了,半张脸儿藏在橱柜后面,巴巴的看着我,我没跟他说再见就锁门走了。
🌹 爱别离 将爱情融入彼此的理想之中,相同的理想又会促进感情的升温,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莎士比亚说:“爱情是理想的一致,意志的融合。”
🌹 爱别离 狄更斯说:“在婚姻中,没有比思想和宗旨不合更大的差异。”
🌹 爱别离 狄更斯说:“大凡爱情是相互的、诚挚的、志同道合的,婚姻就必定是美满的。”
🌹 爱别离 人与人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像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中写到的:“婚姻是两个个性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本来过两种生活的人去共过一种生活。”
🌹 爱别离 刘仲敬:說真的,關於女人的問題其實是非常古老而簡單的。跟好男人在一起,比自己一輩子單身要強;跟壞男人在一起,那還不如自己一輩子單身。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关系信念
在面临困难时,不同的关系信念会引起不同的结果(事实证明,好莱坞电影对于我们没任何好处)。如果夫妻发生争吵或者伴侣偶尔犯错,持有成长信念的人更忠于自己的亲密关系,更乐观地相信任何伤害都能得到平复(Knee et al.,2004)。持有成长信念的人还能心平气和地讨论爱人的缺点;相形之下,持有宿命信念的人一谈到伴侣的缺陷就充满敌意(Knee et al.,2001)。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关系信念
成长信念(Growth Belief),幸福的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如果伴侣一起努力战胜挑战、克服困难,良性的亲密关系就能逐渐建立起来。其基本假设是:只要努力付出,几乎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关系信念
宿命信念(Destiny Belief),认为伴侣要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婚姻生活注定幸福美满;要么不是冤家不聚头,婚姻生活注定痛苦悲惨(Knee & Bush,2008)。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关系信念
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持有这些错误观念的伴侣并不会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来改善关系。由于相信伴侣不会改变、真爱天注定,他们就不会设法去解决问题,而只会逃避问题(Franiuk et al.,2002),他们更愿意结束不幸福的亲密关系,而不会努力去修复亲密关系(Knee et al.,2003)。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关系信念
应警惕以下六个观点: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关系信念
人们还带着人际关系的固有信念步入亲密关系。这些信念以心理结构的形式组织起来。心理结构又叫图式(schemas),能对人际关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归档,更重要的是,能据此提出连贯一致的假设,以说明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Solomon & Theiss,2007)。
浪漫主义者认为爱情应该是选择伴侣的最重要的依据(Weaver & Ganong,2004)。他们认为:
🌹 爱别离 亲密关系·记忆
伴侣当前的感情状况会影响双方对共同往事的记忆(McFarland & Ross,1987)。如果当前幸福,人们倾向于忘记过去的不愉快;但如果伴侣感到痛苦,亲密关系在走下坡路,人们会低估过去曾经的幸福和情意。
🌹 爱别离 这两天在听虫墨读的亲密关系,第四章《归因过程》小节对我触动很大,全文摘录;《记忆》 中的一段话,也深以为然:
今天早上从地铁出来,突然发现羽绒服左上的口袋,拉链是开的,这本来是我存放身份证卡包的地方,现在空空如也。而我清楚的记得,昨天换这件衣服的时候,特意从黑色风衣中,取出卡包带在身上,想必是出门太仓促,忘记把拉链锁好。
现在24小时过去了,我的身份证,医保卡,还有公园年票,它们在哪里?脑袋中嗡了一下,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先去公司,打卡,放好东西,然后折返回家,希望是在我出门披衣的瞬间,掉到沙发上了。因为平时我正常站立,即使拉链开着,卡包也不会掉落。
手机只有16%的电量,我就这样搭上回家的地铁,一路痛苦万分,最近真的像丢了魂儿一样,忘打卡2次,现在很可能又迷迷糊糊的把身份证搞丢了。
历经煎熬回到西罗园,小虎儿高高兴兴的迎接我,我却木然直奔那件换下的黑色外套,希望是我记错了,卡包还老老实实的呆在原处。
而事实也正是这样,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修改了记忆呢?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 换衣服 + 拉链没锁 + 春节期间我确实倒腾过卡包,综合作用,记忆被复写。
🌹 爱别离 罗兰·米勒 亲密关系
归因过程,这一章写得太好了,全文摘录,发给平儿一起学习。
🌹 爱别离 亲密关系:第三种重要的现象就是,伴侣双方总的归因模式能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Fincham et al.,2000)。幸福的爱人对伴侣行为的归因都是能改善关系的。认为伴侣的积极行动都是刻意的、习惯的,还能据此推断伴侣在其他情境下的行为。也就是说,幸福的配偶对彼此的积极行为都通常给以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他们也倾向于淡化彼此的过失,认为它们是偶然的、特殊的和局部的。因而,消极的行为都通过外部的、易变的、特定的归因而得到谅解。
通过这种归因方式,快乐满意的伴侣放大了伴侣的友善行为,而缩小了伴侣的冷漠行为,并且只要伴侣的不端举止的确仅仅是偶尔之失,那么这些善意的解释就能使双方愉快相处(McNulty,2010)。但痛苦不满的伴侣反其道而行之,夸大了坏处而缩小了好处(Fincham,2001)。不幸的伴侣做出了维持苦恼的归因,认为伴侣的负面行动都是故意的、习惯性的,而正面行动都是无心的、偶然的。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尽管伴侣彼此之间有真爱,也可能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欣然地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事情顺心时人们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所起的作用,而情况变糟时则喜欢寻找外部理由。因而,虽然伴侣们不会告诉对方这一点(Miller & Schlenker,1985),但是当双方如胶似漆时,则常常认为自己居功至伟;当双方反目成仇时,则认为自己仍无可厚非(Thompson & Kelley,1981)。这一现象有意思的地方是,人们都能估计到他人存在自我服务偏差,而看不到自己也存在(Kruger & Gilovich,1999)。大多数人都能轻易地认识到别人对功劳过分的自居,对失败苍白的托词;但却认为自己类似的自我服务偏差明智而准确(Pronin et al.,2002)。这部分地是因为即使在自己的善良意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们仍能清醒地意识到它,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判断别人则仅仅依据他们的行为,完全无视他们行动的意图(Kruger & Gilovich,2004)。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仍然会受到行动者/观察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的强烈影响。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Malle,2006)。人们常常能深切地感受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做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一样的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如意图或性格。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幸福美满的伴侣常以君子之心来衡量彼此,从而能快乐相处;而痛苦不满的伴侣则以小人之心来忖度对方,那么不管双方表现如何友善都不能令人满意。
即使苦闷的夫妻彼此示好,但双方都会认为对方的体贴只不过是消极常态中短暂的、不具代表性的片刻安宁。当善意被视为偶然的,伤害被视为蓄意的,亲密关系就很难得到满足。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发生争吵时,夫妻双方都倾向于认为争吵是对方的过错(Schutz,1999)。
如果发生了婚外情,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的风流韵事不过是无伤大雅的逢场作戏,但却认为对方同样的出轨行为伤风败俗、令人痛彻心扉(Buunk,1987)。
🌹 爱别离 亲密关系:设想丈夫上床睡觉时想道:“我敢打赌明天老婆躺在床上看到早餐时肯定很高兴。”他打算为妻子做点什么,并为自己是个体贴周到的伴侣而沾沾自喜。但当他睡过了头,不得不飞奔去上班,根本没有任何善意之举,却可能仍感觉良好:毕竟自己有颗为对方着想的心。
相形之下,妻子只能从丈夫的行动来评价他;她又不会读心术怎能懂得丈夫心中所想,这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丈夫的好心好意。不同的信息来源使丈夫认为自己是位尽心尽力、周到体贴的好伴侣,但妻子(或任何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
🌹 爱别离 亲密关系:在吵架的时候,如果一方想:“她这样做真令我生气”,另一方可能这样想:“他脾气这么暴躁,真该学学如何控制自己了”。这种偏差相当普遍,几乎人际交往的任何一方对彼此具体的行为表现都有相当程度的共识,但在解释行为的原因时却可能各执一词(Robins et al.,2004)。
更糟糕的是,伴侣双方可能意识不到彼此归因上的这种差异,每个人都可能认为另一方会像自己一样看问题。
🌹 爱别离 归因(attribution)就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释。归因能确定事件的起因,强调某些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很重要,因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事件通常都有很多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的意义相差甚远。
🌹 爱别离 在沟通过程中,家长最忌讳的是什么?“我是你爸,我是你妈,你应当听我的!”你这样的话就没法沟通了。
沟通必须是平等的,高度平等。如果你以家长的这种优越感去压制孩子,孩子的心门就关闭了,一旦关闭了,不再会为你打开了。以权威自居,那就是教训。
教训不是沟通,沟通不是教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 爱别离 沟通要有深度,凡不是深度的沟通,都不叫沟通。往深处走,往深处走,大家都敞开胸怀,说心里话,说真实的想法,没有任何防御机制,把心彻底打开。Open your mind,把你的心打开,这才叫沟通。
我本以为沟通这个词来源于日文汉字,但简单查了下,日语里沟通只有片假名。原来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春秋末期,就有挖沟使两水相通的记载,见《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沟为田间水道,可能正是因为看到水渠交叉,各自相通,才联想到人与人的交流何尝不是如水渠一样交汇往来,互相贯通,达到彼此一致,所以就用到这个词来形容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 爱别离 明天开始休假,这个春节好好陪伴老婆孩子,希望未来一切向好!
🌹 爱别离 为了家庭的和睦,今后不管是谁的错,只要平儿不开心,第一时间安慰和道歉,家不是计较对错的地方,男人要对女人负责,负责她生活幸福。
🌹 爱别离 新年第一天,听《亲密关系》!
🌹 爱别离 开始读罗兰·米勒教授的《亲密关系》,由虫墨播讲,预计16小时。
🌹 爱别离 好好说话,小心呵护平儿的情绪,否则,误了我的一心,也误了她的一生。
性格脾气,大半难改,但人无完人,不必苛求。
这么多年,平儿一向是说着最狠心的话,做得最暖心的事!
🌹 爱别离 时间和心思放在哪里,哪里就能结出爱的果实!
🌹 爱别离 亲密关系汲取了社会心理学、沟通研究、家庭研究、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演化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及家政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研究实践和理论建构并重,学术标准与大众兴趣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