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每家公司的都有一些灰色地带的采购,游离于正常的公开招标之外,如何保证采购的安全?根据我自己的一点工作经验,无非就是这几个方向的考核:
- 质量:这个硬指标,没啥好说的,指哪儿打哪儿就行;
- 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价格和账期(单价可能受政策和舆情浮动),以及沟通成本;
- 服务:能否全时在线处理需求;
- 安全:首先是来源安全,主要靠口碑推荐和熟人背书,然后是从日常对话中判断这个人的性格及作风,关键是嘴要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可问。
这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到不同的业务,可以参照这个框架,进行改造和发挥,不可以只凭自己的感觉。
我本人非常欣赏成体系的工作模式,下面是一张参考图:
1 条评论
2021年底,公司邀请竞越顾问公司的老师王辰阳给商业运营事业部总监级以上员工进行思维方式的培训,题目是 Think on Feet®,中文翻译为驻足思考,但这个翻译实在太滥了,一半以上的同事都理解为时代节奏太快,我们放慢自己的脚步,让灵魂跟上来,包括我在内。
这套课程的是我工作以来,所有培训中印象最深的,王老师的课件我至今还保留着。
课堂中还有一段插曲,好像是学员发言之前,都要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们有一位女同事站起来说,我是负责采购 XXX 的,我永远记得王老师的反应,他说这是一个肥缺啊!那女生立刻解释,不不不, 我们公司有非常严密的监督体系,以及严格的考核标准,但解释似乎都是苍白的,没有人相信,从老师到学员。
从此以后,我努力的目标,就是既要把事件办好,也要让他人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即所谓透明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