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剪刀手爱德华》的读者,对片中形象怪诞而心地善良的剪刀手一定有深刻印象(当然,Johnny Depp 以本来面目出现的话,相信大家会更有印象)。
这里要解释的自然不是电影里的“剪刀手”,而是广告片的剪接师。
话说导演拍下来的东西一定比电视广告里放出来的多得多:同样的镜头,他会拍几组不同的表情、动作以便选择;相同的表情动作,还得来几个备份镜头以防不测;有的时候,甚至会因为灵感突现加拍一些故事版中没有的内容。如此一来,一条30秒的广告,胶片也许有整整10个小时。
而剪刀手的工作,便是在这些浩如烟海的素材中挑出最好及最合适的镜头,然后将它们组合成一条完整的广告片。
据说王家卫拍《春光乍泄》的素材可以剪出四个故事大相径庭的电影,可见素材量之大及剪刀手工作之重要。
好的剪刀手,思路清晰处乱不惊,能用凌乱的点剪辑出优美的线和面,能把故事交代得简洁而动人。
好的剪刀手,在剪辑过程中溶入自己的看法,不但可以令本就出色的广告锦上添花,也可以把人模狗样的及格功课变成汤姆·克鲁斯加毕彼得的强档力作。
好的剪刀手,口才了得,受客户尊重,在“双头表演”(本书有另文解释)时切中肯綮的三言两语便令客户心悦诚服,顺利交货。
头脑好武艺高的剪刀手,配合当代先进电子科技,是创意人士的最佳战友!
作者:林俊明
原电通广告亚洲区创意指导,华文广告的四大鳄之一。
摘编自林先生代表作《广告痴人说梦话》,2002年10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以入木三分的精辟,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广告圈中林林总总的现象。本文是读秀 PDF 电子版经扫描全能王 OCR 的文本,已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