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个版本的 Handsome 主题,有一个小小的 bug,文章更新之后,在弹出搜索中,会有重复输出,咨询过作者,说重新构建文章索引即可,但之前我试过多次,并不凑效,往往需要通过新发一篇文章才能解决。
说实在的,这不是大问题,但有强迫症的我,总觉得心头有一根软刺。上周偶然发现,重新构建索引之后,新开的网站前台页面,搜索问题已解决,而回到已经固定的标签页,故障依旧。于是推测,搜索反回的数据结果,在本地作了缓存,固定标签页,内容未作大幅度更新,则不会清空缓存,故重建索引在前台无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能轻松化解,以后发布文章也不用如履薄冰,心理压力瞬间释放。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并不十分害怕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害怕不确定性,我手上有一个解决方案,但时灵时不灵,这就太难受了,像段誉未纯熟的六脉神剑,面对高手时可能一招毙敌也可能有性命之忧,又像在智子干预之下的高能粒子对撞结果,将一个又一个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科学家逼上绝路。
今天发布第二篇 OCR 文本,就是为了再次验证重建索引是否可以根治问题,万一之前的推测有误,那随着这篇文章的发布,搜索即可回到正轨。
本篇的主题是媒介部的同事,林先生戏称之为“媒人”,我之前以为,媒介部的员工,即是 AE,但从“媒人的工作繁复犹胜 AE”这句话看,并非如此。百度百科广告AE 词条,也有这样一句话:
在广告活动中,“AE”的意见相当重要。“AE”的业务活动,必须有设计部门、制作部门、媒介部门等协助。
更可见广告公司 AE 不属于媒体部,从语义上讲,我们不会说“广告投放人员开展工作,需要设计部门、制作部门、投放部门等协助”,“协”的本意是合作,“协助”是从旁帮助,辅助,没有自己所在的部门协助自己这一说。当然,这个分析的前提,是相关的写作人,都追求用词的精准,也鞭策自己,慎重的对待文字。
每一个部门,因为职责的要求,都会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进而影响员工的性格,或者说也只有特定性格的员工,才能适应所在部门的风格。如果误入不对口的部门,女嫁错郎,将有无尽的痛苦和折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骂媒人吗?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完美,只有合适。一个人的性格,是先天遗传基因、后天生长环境及自我学习养成的总和,绝非朝夕可改,我们无需羡慕他人的性格,只需要在内心与自己和解,接纳现在的自己,并努力向自己认为更好方向去发展,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即可。
在封建时代,男女谈婚论嫁需要媒人从中穿针引线。
在广告世界里,也有一群“媒人”,将广告穿针引线带到目标对象面前——他们便是媒介部(Media Department)的同事。
无论广告做得如何出色绝妙,目标对象看不到就等于白做。所以,广告公司里的媒人工作意义非同一般。
媒人的工作繁复犹胜 AE:首先,依照客户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对象,选择最有效的广告媒介;然后,根据客户的广告预算,计算出最合理的媒介购买策略和计划;客户批准了计划后,下一步就是打理各项烦琐的执行工作——对于没有耐性的创意人如我者,真是想想都头疼。
满脑子各类广告媒介的特性、观众或读者类别、广告价目等等的媒人,是广告公司内最冷静、最沉默、最精打细算的人。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从事创意的仁兄仁姐大多数情绪化、冲动、口若悬河、没有耐性,若非数字白痴也有数字恐惧症,与媒人恰成正负两极。想来想去怎样也想不到广告行内曾有哪个创意人与媒人“牵手”,个中原由大抵在此。)
目前在各大小广告公司媒介部工作的人,大有共通之处:
大多数是女子,还是文静而害羞的女子。
她们每天准时上班,最迟下班。
她们只占据一张小小的办公桌。
她们大部分时间低头默默地面对电脑,余下的时间,就低声地通过电话与各个广告媒介营业代表作公事上的交谈。
她们计算快而准,口中时常挂着 GRP、R.O.P. 或者 Reach &Frequency。
她们记忆力特强,三年前见过一面也记得你的名字。
她们是最不常换工作的人,公司的长年服务奖都让她们给瓜分了。
她们时常被创意部或者制作部的同意们在影印时“加塞”。
广告标题出了错字,广告片加错了字幕时,她们也是创意人员的大慈大悲万能观世音。
不过,时移世异,在所谓媒介独立经营的时代巨轮驱使下,各跨国广告公司的媒介部纷纷脱离广告公司合并重组,从此媒人变成陌路人。
作者:林俊明
原电通广告亚洲区创意指导,华文广告的四大鳄之一。
摘编自林先生代表作《广告痴人说梦话》,2002年10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以入木三分的精辟,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广告圈中林林总总的现象。本文是读秀 PDF 电子版经扫描全能王 OCR 的文本,已读校。